期刊简介

本刊以提高诊断水平、跟踪治疗进展为宗旨,面向临床,突出实用性,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,当好皮肤病学专业及相关学科临床医护医技人员的良师益友。

往期目录

首页>实用皮肤病学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实用皮肤病学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
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
  • 国际刊号:1674-1293
  • 国内刊号:11-5654/R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
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年第05期

浅表性大疱型坏疽性脓皮病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

梁思;郭付云;张晓艳;宋佩华;杨顶权

关键词:脓皮病, 坏疽性, 大疱型,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
摘要:临床资料患者,女,53岁。主因躯干反复出现溃疡1.5年,左上肢溃疡10 d,于2012年8月8日来我科就诊。患者1.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季肋下出现溃疡,伴剧烈疼痛,于当地医院就诊,诊断为“坏疽性脓皮病”,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炎(具体不详)治疗后皮损好转。6个月前左侧腰部再次出现上述症状,于当地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炎(具体不详)治疗后皮损好转。1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左上肢出现一蚕豆大小的脓疱,逐渐扩大,脓疱破溃,形成溃疡,伴红肿、剧烈疼痛及间断发热,体温高达40℃(36~37℃),无其他不适。既往史:阑尾炎2年,结肠息肉史2年。扩肛术、肛裂切除术后8个月。婚育史、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。体格检查: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。皮肤科检查:左上肢见15 cm×10 cm大小皮肤溃疡,周围有不规则暗紫色环状隆起,其上有薄壁松弛性水疱(图1)。左季肋及左腰部可见两处8 cm×6 cm瘢痕。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中白细胞10.95×109/L[正常值(4~10)×109/L],中性粒细胞0.7×109/L[(2~7)×109/L],单核细胞总数9.8×109/L[(0.12~0.8)×109/L],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.5%(50%~70%),淋巴细胞百分率3.8%(20%~40%),单核细胞百分率89.6%(3%~8%),红细胞2.27×1012/L[(4.0~5.5)×1012/L],血红蛋白76 g/L (120~160 g/L),血小板61×109/L[(100~300)×109/L];生化全项:肌酐111μmol/L(35~106μmol/L),尿酸485μmol/L(150~420μmol/L),钾3.3 mmol/L(3.5~5.5 mmol/L),钠133 mmol/L(135~145 mmol/L),高敏C反应蛋白236.37 mg/L(0~3 mg/L);尿常规:白细胞137.3μl(<25μl),白细胞24.7 HPF(0~5.4 HPF),细菌2114.7μl(0~131μl)。常规及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。胸部X片提示双下肺炎性病变。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。第1次复查血常规:白细胞2.72×109/L,淋巴细胞总数0.49×109/L,红细胞2.42×1012/L,血红蛋白80 g/L,血小板69×109/L;第2次复查血常规:白细胞1.56×109/L,中性粒细胞0.1×109/L,红细胞2.13×1012/L,血红蛋白74g/L,血小板60×109/L。骨髓形态学提示增生减低,粒系减少,红系增生相对活跃,巨核正常,造血岛部分空虚;血涂片:白细胞明显减少,可见异形红细胞,血小板减少,未见寄生虫。染色体实验报告:核型未见异常克隆。左上臂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:表皮棘层轻度水肿,真皮内弥漫中性粒细胞浸润,可见明显核尘,皮下组织有部分出血区(图2)。显示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急慢性炎,伴真皮及表皮内脓肿形成。骨髓病理检查:髓腔内充满脂肪髓,仅见极少数有核细胞;网织染色阴性。诊断:①浅表性大疱型坏疽性脓皮病;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。治疗: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(甲泼尼龙)40 mg/d静脉滴注,口服泼尼松30 mg/d,沙利度胺50 mg每日3次;治疗2周后,皮损疼痛好转,溃疡周围浸润减轻,泼尼松改为15 mg/d,继续治疗10 d,渗出减少,溃疡面积缩小,甲泼尼龙停用,泼尼松改为20 mg/d维持治疗。同时给予益血生胶囊1.0 g,每日3次口服治疗。2个月后复查血常规,白细胞7.86×109/L,中性粒细胞0.1×109/L,红细胞2.58×1012/L,血红蛋白85 g/L,血小板105×109/L。患者皮损明显好转,溃疡愈合,遗留红色瘢痕,皮损处残留小片状痂皮(图3),将泼尼松逐渐减量至停用,随访3个月皮损未反复。